奶牛场建设方法
1、标准化奶牛场的建设详尽规划如下:选址与规划设计 奶牛场选址需考虑科学布局,包括选址规划图的绘制,如2-1所示。分区规划分为两部分,如2-2和2-3,确保功能区域划分明确。不同规模奶牛场设计 300头奶牛场采用双列对头式和单列大户式布局,平面布置图分别在3-1和3-5中有详细展示。
2、让让我们来看看奶牛场的建造方法。奶牛养殖场选址奶牛场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发展规划。
3、根据全年的主风向和地形地势将管理区和生活区放在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粪污处理场和病畜舍则放在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生产区位于中间,牛舍建筑其长轴方向为东西向,牛舍朝向南或南偏东15度以内。
4、运动场大小的确定和设置 每栋牛舍的南面应设有运动场。运动场不宜过小,否则牛密度过大,易引起运动场泥泞、卫生差,导致乳房炎、腐蹄病增多。运动场的用地面积一般可按:泌奶牛20~40米2/头、育成牛15~20米2/头、犊牛5~10米2/头的规格进行设定。
5、小型奶牛场或个体养殖户可只建设主要功能区。有一定规模的奶牛场按功能划分为管理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奶牛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办公管理区办公管理区一般位于场区的最前端,并有主干道与场外公路相连接,以便于与外界的联系。
6、奶牛场建设首先应考虑防疫灭病问题,奶牛场应建在远离村庄、工厂、交通干道500米以上的地方,最好是沙性土壤,排水方便,无三废污染。要合理布局牛舍、运动场、产房、育楼舍、挤奶房、物料房、宿舍、青贮池等。粪污放置尽量远离饲养区,并做无害化处理。
奶牛养殖场建设方法
1、养殖场选址 奶牛养殖场选址应该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
2、根据全年的主风向和地形地势将管理区和生活区放在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粪污处理场和病畜舍则放在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生产区位于中间,牛舍建筑其长轴方向为东西向,牛舍朝向南或南偏东15度以内。
3、养牛场选址牛场建设的地址选择是养殖的最基本条件。养殖场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需要考虑到饲草、水源、交通等等问题。一般会选择地势高但总体布局平坦,背风向阳,沙壤土,水源充足,饲草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止一些自然灾害,同时饲养环境很好,方便运输饲料和出售肉牛。
奶牛养殖场管理制度
奶牛场或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池内每天应保持有新鲜消毒液,消毒室内应装紫外灯。(2)非本场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外人进入必须先更换工作服、帽和胶鞋,经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杀菌后方可进入。(3)每天应清理牛舍、运动场及周围地区的牛粪及其他污物,每季度大扫除、大消毒1次。
严格执行公司主管部门的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进出物资要严格检查质量、数量,各项记录及时完整,各种报表要及时准确, 妥善保管和调用物资,先进先出,避免霉坏、变质及非正常损耗。注意防火、防盗。每月盘存,做到帐实相符,实事求是。 如实记录各类饲料的进出库及奶牛饲喂情况,及时核算奶牛饲料成本。
临产前几天可以适当减少精料喂量,以利于奶牛正常分娩。犊牛不要拴养大多数奶牛养殖户把初生牛犊用绳拴养,它不仅限制了犊牛的活动,而且严重阻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对犊牛危害极大。初生犊牛应放在栏内自由活动,由饲养员定时饲喂,以便于加强对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的产奶量。
饲料及营养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饲料供应。一头奶牛的全年贮备如下:①青干草,1100~1850千克,应有一定比例的豆料牧草。②青贮玉米,10000~12500千克或青贮青草7500千克和青草10000~15000千克。③块根块茎类多汁料,1500~2000千克。④糟渣类,2000千克。
控制奶牛场内环境可从道路、牛舍、牛床、运动场、水质、排水和粪污堆放、处理等方面采取措施。(1)道路 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避免交叉。净道用于牛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和运料等。污道用于粪污、废弃疫苗、药物和病死牛等废弃物出场。
奶牛养殖业有条不成文的规定,看牛奶价格,低于3块一斤的时期铁定是亏本,因为饲料,日常管理这些的成本消耗差不多是固定的。 比如今年,牛奶价格比水便宜,奶农都开始往河里倒奶了,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奶牛养殖技术
TMR法是一种先进的饲养技术,特别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尤其是奶牛散栏群饲养。在大型牧场,可以针对不同的牛群配制不同的TMR,例如高产分泌奶牛TMR、低产分泌奶牛TMR和干奶牛TMR等。小型奶牛场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TMR,需要的牛可以添加营养物质和/或长饲草。 应用TMR方法的优点。
采用“预付”饲养。从产后10~15天开始,除按饲养标准给予饲料外,每天额外多给1~2千克精料,以满足产奶量继续提高的需要。只要奶量能随精料增加而上升,就应继续增加精料喂量。待到增料而奶量不再上升时,才将多余的精料降下来。“预付”饲养对一般产奶牛增奶效果比较明显。采用“引导”饲养。
②切实加强对肢蹄病的治疗。以防因肢蹄不良造成消瘦的牛无法恢复体况、影响复膘进度。③尽一切可能把体况差的牛恢复到七成半的膘情。但也要防止奶牛过肥,即体况超过八成膘的现象。
精粗料混搭配比技术 奶牛精粗料配比必须满足奶牛作为反刍兽的基础生理特点,即使泌乳高峰期也必须坚持精粗饲料混搭饲喂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