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冬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精粗饲料比例合理,每天适当增加10%的混合精料。冬季最好喂干料或颗粒饲料。(2)防寒保暖,注意牛圈卫生。牛圈要多铺褥草,避免牛体直接与冰冷地面接触。不要用水冲洗地面及牛栏,牛排泄的粪尿及污湿的垫草要及时处理。
2、饮水水是保证奶牛正常生长的必要物质,也是提高产奶量的关键。冬天气温太低,水容易结冰,不利于奶牛饮水,并使奶牛在冬季容易出现饮水问题。因此,冬季要做好饮水管理,全天保持供水,适当提高水温,水温不宜低于10度,不宜超过15度。过高会影响奶牛的生长,降低产奶量。
3、所以,冬季必须做好奶牛舍的防寒保温工作,提高营养水平。牛舍的保温主要是防风,特别是防止穿堂风或“贼风”的侵袭,并保持干燥卫生。冬季用于奶牛维持和生产的营养物质都要增加,一般要比饲养标准增加10%~20%或更多些,以使奶牛保持较好的膘情,皮下贮存一定量的脂肪,降低下限临界温度,从而提高御寒能力。
奶牛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目录
1、第11章: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饲养管理紧密相关,需科学调整饮食和管理。第12章:中毒病对奶牛健康构成威胁,预防和解毒措施是防治的重点。第13章:产科病和繁殖疾病对奶牛生育影响重大,需专业处理。第14章:外科疾病可能影响奶牛的日常活动和生产,需及时治疗。
2、奶牛饲养技术 从奶牛业的前景分析,我国注重品种选择,如黑白花奶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纯种荷斯坦能产出黄白花牛犊。奶牛饲养分为不同阶段,如围产期和泌乳阶段,产奶量与体型、季节和管理密切相关。
3、第五章涉及牛的营养需要与饲草饲料,包括营养需要、饲养标准与日粮配合、常用饲草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牧草栽培管理与加工技术。第六章介绍了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种牛、犊牛、育成牛、奶牛、役牛的饲养管理,以及肉牛肥育技术和提高生产效益的措施。
4、奶牛阶段的饲养管理是畜牧业、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与生产性能。本书由杨红建编撰,收录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丛书中,书名为《奶牛阶段饲养管理与病症防治》,其ISBN为9787811172140。该书于2007年11月1日首次出版,至今已发行第一版。
奶牛养殖技术?
保温。奶牛生活的适宜温度一般在4℃-20℃,低于0℃,会影响产奶量。因此,在秋冬季节的夜晚,要把牛舍内的门窗关紧,以防穿堂风侵袭牛身。栏内用长35厘米左右的草铺垫,要勤换、勤晒,保持柔软温暖。如垫草太少,牛易受冻、滑倒,引起关节损伤及乳房感染发炎。饲料。要保证青粗饲料的供应。
采用“预付”饲养。从产后10~15天开始,除按饲养标准给予饲料外,每天额外多给1~2千克精料,以满足产奶量继续提高的需要。只要奶量能随精料增加而上升,就应继续增加精料喂量。待到增料而奶量不再上升时,才将多余的精料降下来。“预付”饲养对一般产奶牛增奶效果比较明显。采用“引导”饲养。
要提高奶牛产奶的数量和质量,关键因素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搭配饲料与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优良品种是确保高产效益的前提,不同品种与个体间产奶能力差异显著。选择奶牛品种与个体需注重,优化产奶性能。
精粗饲料干物质之比为40∶60。饲养方案按“料跟着奶走”的原则,在精料逐渐减少的同时,尽可能增加粗料的喂量,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对于过于瘦弱的牛应增加精料喂量,以利于恢复体况,对中等以上体况奶牛应减少精喂量,以免体况过肥。
TMR法是一种先进的饲养技术,特别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尤其是奶牛散栏群饲养。在大型牧场,可以针对不同的牛群配制不同的TMR,例如高产分泌奶牛TMR、低产分泌奶牛TMR和干奶牛TMR等。小型奶牛场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TMR,需要的牛可以添加营养物质和/或长饲草。 应用TMR方法的优点。
挤奶前,用45~50℃的温水擦洗乳房,引起血管反射性扩张,使乳房血流量增加,擦洗与按摩乳房能通过神经中枢促使垂体后叶增加催产素的释放量,使乳腺产生强烈的排乳反射,再加以熟练的挤奶技术,可获较高的奶量,通常当乳房接受刺激(45秒)后,乳房开始发胀,偶尔乳头有乳漏出,说明奶牛已开始排乳。
奶牛应在什么时候初配?奶牛养殖技术
1、所以,我国大多数地区奶牛的初配时间为15-17月龄,母牛体重应超过350千克(约占成年体重的70%)。如果后备母牛体重巳达到350千克,但小于17月龄,也可以考虑初配;但如果达到17月龄,而体重仍低于标准,则应延缓配种,必须给后备母牛增加营养,加强饲养管理,待其达到标准体重后再配种。
2、因此,最佳的配种时间应安排在排卵前的6至18小时。具体操作中,如果早上观察到母牛发情,下午进行配种是最佳选择。第二天上午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复配。反之,若下午发现母牛发情,第二天早上配种为宜,下午也可视情况复配。
3、头胎牛应在产后55天开始配种,二胎或二胎以上牛产后50天开始配种,所有挤奶牛产后30天进行发情观察。2分群原则育成青年牛。对于6~24月龄的牛只,每栏50~70头,每月调整一次牛群。分群原则应遵循体格大小一致的同群,参配牛同群,怀孕牛同群,每圈牛头数要小于牛颈夹数,确保同圈牛能够同时采食。
4、初配个体不要过小母奶牛初配时体重应达到35O千克~4OO千克,为犊牛初生重的lO倍~ll倍。不少奶牛养殖户在犊牛l8月龄时,在体重只有25O千克~3OO千克的情况下就开始配种,这样在头胎时常发生难产,不得不进行人工助产,多引起阴户破裂,引发子宫内膜炎,影响下胎正常繁殖。
5、哺乳期犊牛(0~3月龄),此阶段是后备母牛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断奶期犊牛(3~6月龄),此阶段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小育成牛(6~12月龄),此阶段是母牛性成熟时期,母牛的初情期一般发生在9~10月龄。
有关奶牛场的管理制度
平时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每年春、秋结合转饲、转场,对牛舍、场地和用具各进行一次全面大清扫、大消毒。(4)按需要进行预防接种 有计划地给健康牛群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抵抗相应的传染病侵害。
奶牛场的主要操作规程有:(1)泌乳牛饲养工的操作规程。包括饲喂方式;用具清洁处理方法;干乳方法;干乳牛的饲养;奶牛活动区的清理;奶牛的调教和刨刷。(2)后备牛饲养工的操作规程。包括犊牛的护理;哺喂乳汁、补饲、断奶;育成牛的饲喂管理;牛舍的清扫和日常管理措施。(3)产房饲养工的操作规程。
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岗。新员工必须持有当地相关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方可上岗。 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特殊情况需要养狗,应加强管理,并实施防疫和驱虫处理,禁止将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 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孳生。